消费者权益保护

金融常识 金融宣传 消费者权益保护

警惕金融陷阱!守护你的钱袋子——2025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指南

一、常见金融陷阱TOP3,你中招了吗?

虚假投资平台“杀猪盘”

案例:2024年某APP以“区块链挖矿”为名,承诺日收益3%,吸引数万人投资,最终卷款跑路,涉案金额超5亿元。

防骗指南:

- 警惕“零风险高回报”宣传,正规理财收益通常与风险成正比。

- 核实平台资质,通过银保监会官网查询持牌机构名单。

冒充公检法“安全账户”诈骗

案例:骗子自称“公安局”,以“涉嫌洗钱”为由要求转账至“安全账户”,2024年该类案件涉案金额超12亿元。

防骗指南:

- 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,更不会提供“安全账户”。

- 接到可疑电话,挂断后拨打110核实。

校园贷“利滚利”套路

案例:某大学生借款5000元,因逾期未还被催收,半年后债务滚至10万元,最终被迫辍学。

防骗指南:

- 远离“无抵押、低利息”贷款广告,优先选择国家助学贷款等正规渠道。

- 借款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保留书面证据。

二、金融消费者“五大权利”,你必须知道!

财产安全权:金融机构需保障消费者资金安全,不得挪用、占用。

知情权:有权了解产品真实信息,包括利率、风险等级等。

自主选择权:拒绝强制搭售、捆绑销售。

公平交易权:禁止“阴阳合同”“霸王条款”。

依法求偿权:因金融机构过失受损,可要求赔偿。

三、维权途径:五步走,追回损失!

与机构协商:保留合同、转账记录等证据,先与涉事机构沟通。

向监管部门投诉:拨打银保监会投诉热线12378,或通过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官网提交诉求。

申请调解: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第三方平台调解。

法律诉讼:涉及金额较大或协商无果时,可向法院提起诉讼。

报警处理:遭遇诈骗、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,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。